|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焦点新闻 > 宁德 > 正文

小康路上 一个都不掉队

2019-04-30 08:59:17  作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吴爱莺

产业富民道路宽

坑头茶园

春茶吐翠,茶农欢笑。暮春时节,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进入了春茶采摘的尾声,茶农们穿梭在茶园中,抢抓农时采摘春茶芽。漫步茶园中,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茶园飘香,沁人心脾。

有“红色瑞金”之称的坑头村在苏区政策支持和区领导定点帮扶之下,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从单一到多元、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在1998年之前,坑头村作为老区基点村虽已实现了“五通”,但由于地理等条件制约,经济发展仍然缓慢,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是一个典型贫困山村。

后则思进。该村依托地理优势,培育新茶、引进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成立茶叶加工厂9家。2018年茶叶产值1000多万元,村财收入突破1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6000元,老区人民生活越过越红火。

坑头茶园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宁德,立足实际,以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下足功夫帮助老区贫困群众“改穷业”。

我市每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亿元以上,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存量保持在3亿元以上,确保90%以上贫困群众都有稳定增收渠道。尤其是“十三五”以来,通过创新扶贫模式,累计发动近400家农民合作社、172家龙头企业、434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覆盖80%左右的贫困人口,其中老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覆盖率达到95%。

馈人一金,不如授人以技。在“改穷业”的过程中,我市继续压实帮扶责任,立足当地资源状况、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精准施策,持续开展“一户一增收”行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选准主攻方向、培育增收产业。

柘荣太子参基地

思路一变天地宽。依靠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许多长期摸不着增收门道的贫困户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太子参种出新生活,陈岩荣越干越有奔头。从2016年开始,柘荣县英山乡凤洋村贫困户陈岩荣在乡政府的协调下,与柘参种业合作,由企业无偿提供新研发的种苗、化肥等,且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一年后收益突破7万元,顺利脱了贫。

穷山村迎来观光客,苏克强越干越有盼头。春节期间,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村民苏克强依托苏家山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在景区门口摆起了手抓饼摊,最多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8000元。

荒山坡遍结甜蜜果,李晓雪越干越有劲头。霞浦县盐田乡西胜村是晚熟葡萄种植专业村,从初种葡萄屡“碰壁”,到如今传授他人葡萄种植技术,村民李晓雪在农技专家的悉心帮助下走出了一条产业致富路。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宁德,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脱贫致富者,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新的征途。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