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8月6日,寿宁县下党乡沸腾了,乡亲们敲锣打鼓,奔走相告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骄傲、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就在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东南网8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周琳) 8月8日,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的回信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推进工作。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对下党乡亲、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肯定了下党乡30年不懈奋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对下党乡和我省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3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访贫问苦,带领群众摆脱贫困,为我们树立了坚守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践行初心使命光辉榜样。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传承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创造的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关心关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下更大力气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要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强化责任担当,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脱贫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聚焦重点问题,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科学规划引领,积极建设美好家园。要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切实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压紧压实巡视整改重大政治责任,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要把巡视整改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整改任务落实。要持续跟踪督促已转入长效巩固深化的整改任务,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相互协调配套,进一步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将整改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问责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并重,树立鲜明干事导向,汇聚干事创业强大正能量。 会议强调,要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检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福建落地见效。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对贯彻落实中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要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工作的质量水平,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形成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工作。要下更大功夫破解难题促进落实,对贯彻落实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建立工作台账,抓好动态跟踪落实。 会议听取了全省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守住安全生产红线。要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严肃追责问责。要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严格排查整治,化解安全风险;要狠抓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以保安全、保稳定的实际成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福建日报评论员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要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首先要求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做强做优做大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关键在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前头。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干部、人才、青年通过多种方式投身乡村广阔天地。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把乡村振兴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重要战略措施,推动我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 |
昨日,福州鼓楼区屏东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下大力气解决社区群众关心的大小事,努力建设和谐美丽社区。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东南网8月9日讯(本报记者)这几天,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强大动力。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回信精神上来,下更大力气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助力新福建建设,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省自然资源厅干部职工表示,要认认真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增强信心、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埋头苦干,不断强化脱贫攻坚部门责任。具体而言,要切实保障老区苏区、贫困地区发展用地。今年安排每个扶贫重点县各200亩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发展特色产业、造福工程搬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等用地需求;部署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在全省选取12个不同类型、各具特点的村庄作为省级村庄规划编制示范村,予以适当经费支持;优先安排老区苏区地灾治理项目。支持老区苏区建立完善省级治理项目储备库,优先选择列入储备库的项目申报国家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安排省级补助项目;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安排重点向老区苏区倾斜。 习总书记牵挂的下党乡,通过发展林下养蜂、油茶、森林旅游等新业态,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业扶贫新路径。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在大力推进绿化美化、打造乡村宜居环境的同时,持续深化林改、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林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三个千亿产业工程,增强林区群众获得感。 近年来,省水利厅坚决扛起水利扶贫攻坚主体责任,通过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移民开发项目、水电增效扩容等途径,抓实抓细水利扶贫攻坚工作。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下党乡的今昔变化表明,牢记总书记嘱托,埋头苦干,更加美好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接下来,省水利厅将坚持精准扶贫,突出问题导向,加大水利扶贫工作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商务部门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为抓手,持续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目前包括寿宁县在内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达到27个,全省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8.9%。”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省商务厅将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狠抓电子商务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发展。 省工信厅党员干部表示,习总书记回信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福建人民的深厚感情,要学深学透,深入开展精准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和服务民营企业“三个一百”活动,着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企业获得感,不断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一线、在推动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一线、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展现担当作为。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上来,坚持目标标准,保持攻坚态势和力度,有节奏有章法抓好落实,到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将着力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五大重点战役和十大专项行动,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完成造福工程任务。 “回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下党乡实现脱贫,离不开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省总工会派驻松溪县旧县乡游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兆程说,作为驻村干部,他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确保做一件成一件,件件有实效,积极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富裕的新农村,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省科技系统干部群众表示,要牢记习总书记在回信中的嘱托,在推进自创区建设、构建创新高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闽台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服务体系,整合科技资源,精准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柱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扶贫。 “习总书记回信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浓浓的为民情怀令人感动。”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友加说,农业农村是晋江建设创新型国际化品质城市的短板和弱项,晋江“三农”战线的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发挥滴水穿石精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打好以“扫垃圾、清水沟、集污水、治裸房、修地貌、多种树、美环境”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深化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 “看了习总书记回信,最大的感受就是脱贫攻坚要精准、有信心、有恒心。”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党支部书记陈德云说,村里前年之所以能实现脱贫,是因为找准了致贫的问题所在,摸清家底,挖掘优势资源,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之路。下一步,村里计划打造一条长3公里的景观步道,进一步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习总书记回信,饱含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大力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着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实现翔安区乡村全面振兴。”厦门市翔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温普华说。 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党支部书记陈昌沐说:“建忠村曾因产业发展单一等原因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村里立足特色酒曲产业,打造酒曲时光小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未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总书记回信接地气、暖人心,给如何巩固好脱贫成果指明了方向。”诏安县桥东镇镇长吴志彬说,今年以来,桥东镇从整治群众身边“脏乱差”的小事做起,对桥东卫生院门前的长期占地违建进行清理,收回的土地进行停车场及绿化规划。“我们将在前期清理整治的基础上,对林中村‘凤冠山’进行提升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生态田园康养、花果园林观光采摘、健身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多功能公园。” “捷文村是全国林改策源地,村集体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后发崛起’的路子。”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青霞说,“我们要把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化作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习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要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诏安县四都镇石溪村党支部书记胡茂松说,“我们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抓脱贫攻坚,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
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后,地处偏远的下党声名远扬,这几天的人气更旺了。 8日正午时分,下党村村道边的百口食堂门庭若市,后厨忙得不可开交。在农家菜上桌前,店老板王明寿会为客人先倒上一杯草药茶。 ![]() 下党乡的扶贫历程正像是一杯草药茶,闻着苦涩,却品得出香甜。 上世纪80年代,下党乡是宁德地区4个特困乡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无五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 “没有路,只能靠肩挑背驮;没有灯,只好用火篾、油盏照明。”参与写信给总书记的王光朝老人说,当时的条件差,日子过得也苦,农民甚至不敢把猪养得太肥,生怕抬不出去。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来到下党,现场办公,访贫问苦,受到沿途村民的热情迎接,他们挑来一桶一桶的草药茶、绿豆汤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解暑。 此后,习近平同志又两进下党,为扶贫工作留下殷切嘱托,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为回信中所说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进动力。 1991年,下党第一条通乡公建成通车,下党电站投产发电,下党中心小学兴建新校园。随着乡亲们的梦想逐一实现,下党这个一穷二白的山区乡镇,终于走向蜕变之路。 ![]() 腾飞寿宁。卓仕尉/摄 如今的下党乡,公路网纵横交错,开通了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昔日的天堑早已变通途;通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优化、村容村貌美化,下党传统村落呈现“古桥、流水、人家”的和美画面,旧貌换新颜。 路通了,村靓了,游客自然来。依托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下党乡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催生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下党村贫困户王光玉便抓住机遇,捧起“旅游碗”,摘掉“贫困帽”。2016年底,她通过贴息贷款,与合伙人王明寿一起开了农家乐——百口食堂。 王光玉说:“三四年前,下党还没有像样的饭馆,很多游客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能凑合着吃泡面,当时我就与王明寿商量着开一家土菜馆,让大家能尝到下党的美味。” 经过几年发展,百口食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光玉还雇了村里的另一位贫困户吴志妃来厨房做帮工,后来两人一起顺利脱贫。王光玉感慨地说:“从没想到,我有一天也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乡亲摆脱贫困。” ![]() 下党新姿。王志凌/摄 旅游业如今在下党发展得风生水起,全乡现有8家农家乐、10多家民宿,吸引1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2018年,下党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民直接增收800多万元。 产业振兴是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要素之一,下党村立足茶产业,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开创性地带动爱心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参与“消费扶贫”,辐射村里大部分贫困户。 通过整合原来一家一户的零散茶园,下党村推出680亩扶贫定制茶园,茶农每年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财增收10万元以上。 茶叶销路拓宽了,村里的茶叶加工厂日渐忙碌,贫困户王道全因此谋得一份工作。由于茶厂离家近,他一边打工,一边还能照顾目盲的老母亲,可谓一举两得。 王道全虽不善言辞,但有一双勤劳的手,他踏实肯干、勤于学习,基本掌握了制茶流程,茶厂负责人对他的表现非常认可。 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祖说:“王道全以前在生活的重压下,整天是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体重也不足百斤,现在有了稳定收入,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也翻新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好多了。” 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路子,下党乡坚持以产业推动发展,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现在,下党村发展茶叶,上党村发展蔬菜,西山村养殖家畜,下屏峰村种植脐橙,碑坑山村酿造红酒,产业多点发展巩固了下党乡的脱贫成果。2018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余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04人全部实现脱贫。 夏秋之交,行走于下党乡的街头巷尾、乡间田野,处处可以品到幸福的味道,那种味道源自下党人用三十载熬制的“幸福茶汤”。(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王志凌) |
福寿高速(卓仕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引用寿宁民谣“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深情回忆“三进下党”的场景。 2017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结》一文中这样写到,“当年去下党乡的情形,我记忆犹新。下党乡在寿宁县,从宁德到寿宁,坐车要一天才能到,都是盘山路。当地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形容行路之难,那还是到县城去,去乡镇就更不容易了。到下党乡,那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乡党委书记拿着柴刀在前面砍,我们每个人拿个竹竿,沿着河边走,他说这样走近一点。”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是出自寿宁民歌"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三日三夜三望洋,三支蜡烛过岩仓。"这是当年寿宁山势险要,交通不便的形象描述。 寿宁县地处闽浙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寿宁在万山包围之中,旧时车岭是从东南向到寿宁的必经之路,九岭是从西南向到寿宁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一起了解“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这句民谣背后的故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车岭古道:东南路第一险要处 车岭古道位于寿宁县城南20公里处,斜滩镇山田村与清源乡阳尾村之间,建有岭路一条山以形称,岭以山名,名车岭古道。以“车岭”为标志。它是寿宁南连福安通江达海,北接景泰走向苏杭的唯一古道,岭长之极,峰高触云,故有“车岭车上天”“去天五尺”之说。 该岭建于明中叶(公元1450年—1465年),自海拨105米的斜滩坂头始,直插海拨769米的小车岭村,高低落差664米,全长7千米,有12900多级台阶,除岭亭前后引道外,无一节平路。 车岭关(网络图) 车岭古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岭头亭边有清嘉庆十七年宜魁所题的“岭峻云深”摩崖石刻,每字两尺见方。还有行人题句于亭曰:“二三星斗胸前落,百十峰峦脚底生。 ”岭头有石砌关门,俗称称“隘门关”,系明万历二十年(1594)寿宁县令戴镗在寿宁境内设四关防守的关隘之一——车岭关。 明朝冯梦龙所编《寿宁待志》对此有记载:“车岭关即车岭头,去县25里,一线千仞,仰关者无所措足,东南路第一险要处。” 岭尾有仙人洞、五龙过溪、仙人足印、摩崖石刻、去思碑、平氛关、荆棘寨旧址等景观。沿途周边有寿宁第一高瀑的“百丈漈”及天池庵和卓家大院等景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百丈漈(网络图) 春天,岭上新绿映衬着漫山遍野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鸟儿在村上唱歌;深秋,岭边枫树顽艳、松树苍劲、竹枝兀傲,枫与松交错成排成簇。清晨,流泉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傍晚,站在隘门远眺,古镇斜滩及周围村落在薄雾与炊烟中,若隐若现。 清知县丁居信的《吟车岭》写出了车岭独特的自然景观: 鳌阳最高峰,屈指惟车岭。 俯视渺培楼,遐瞻开异境。 气候下方殊,阴阳幻光景。 …… 车岭古道(网络图)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寿宁县对古道进行修缮、保护,开辟景点,周末及节假日时,不少游客慕名跋涉车岭古道登高观光。 2018年,“车岭古道”景区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九岭古道:千古芳华书不尽 九岭古道始筑于宋代,因所处山脉有连绵的九座高峰而得名。 原为政和县城通往大安乡官台山银矿之驿道,是寿宁县历史最悠久的古道,也是古代府县官员往来和公文递送的必经之路。 该段古道全长5公里,路宽约1.5米,路面由芹洋境内溪中特有的深红色片石筑砌。沿九岭古道拾级而上,至岭巅,海拔落差达574米(316米----890米)。 九岭古迹(寿宁新闻网) 近千年来,南来北往攀过九岭的文人骚客难以计数,而宋状元、泉州知府王十朋是目前已知第一位为“九岭”赋诗的名人。 宋乾道五年(1169)冬,王十朋卸任北归,途经古道,夜宿九岭旁的双岩寺,尽览九岭风光,有感而发,赋有描述“九岭”的五言律诗《入长溪境》及《双岩寺》七言律诗。 《入长溪境》诗云: 老矣倦游宦,入闽知山川。 三山疑隔海,九岭类攒天。 插稻到山顶,栽松侵日边。 长溪水无限,前更有清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九岭古松(吴苏梅) 据史料记载,旧时,九岭溪上建有碇步一条、木拱廊桥一座与九岭古道相接;岭旁建有双岩寺、九峰寺各一座。沿岭还建有茶堂一座,凉亭5座,泉水5眼,岭道两侧植松、樟、枫树数百株,供行人休憩避雨解渴遮荫。 岭道的植被茂密,离不开寿宁知县蒋诰。据冯梦龙《寿宁待志》记载:万历四十ー(16l3年)至四十三年,蒋诰任寿宁知县期间,为了让行旅客商在越九岭时,炎炎夏日免受烈日暴晒,猎猎隆冬稍减寒风吹袭,捐俸让村民在九岭两侧栽植松树、樟树、枫材、柳杉数百株。同时,蒋诰还鼎革刑罚,允许处笞刑的犯人在九岭栽种松树、枫树以赎罪。蒋浩的这一善举,为行人撑开了荫凉巨伞,赢得了后人千秋钦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九岭古道(吴苏梅) 这条寿宁历史最悠久的古道,除了有宋状元拄杖赋诗、明知县捐俸植松的故事,还有清藩王剑埋古井、太平军兵败险隘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如今,九岭古道上古松、古枫、古石阶、古关隘构成九岭特有的历史符号;崭新的梦龙长寿亭,古香古色的故事展板;碧绿青翠的千亩茶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古老与生机在这里汇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腾飞寿宁(卓仕尉) “车岭车到天,九岭爬九年”成为了历史,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闽东日报全媒体 周邦在 吴苏梅 何家进 |
【学习进行时】8月4日,习近平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习近平在信中写道,“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习近平和下党乡有着怎样的故事?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挖掘梳理,和您一同探寻。 “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非常高兴。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贺!”8月4日,习近平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 在信中,习近平说:“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 他勉励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回信中,习近平还特别回忆起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宁德是当时中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习近平说,那里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为跑遍这里的乡村,他经常一连数日坐着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常常颠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有时腰疼得一时下不了车。在不通公路的偏远山区,他就踩着泥泞湿滑的危险山路步行进去。其中,有个乡就是下党乡。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宁德地区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这里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由于山路难走,小贩们都不敢进液体货物,以至于当地不少人连酱油都没有见过。 了解到下党乡的情况,习近平对乡干部表示,一定要去下党一趟。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带领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乘中巴车从县城出发,到达平溪乡上屏峰村公路就不通了,大家下车步行。 乡党委书记拿着柴刀在前面开路,习近平和其他干部每个人拿根竹竿,沿着河边走,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 由于过于偏僻难行,上面的干部很少去。一路上,习近平受到最为热情隆重的欢迎,乡里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他们箪食壶浆,挑来一桶桶土草药做的清凉饮料,还有绿豆汤,说你们喝吧,路上辛苦了。 艰苦的不只是通往下党乡的路途,办公环境也是如此。 下党乡党委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也没有休息的地方,乡党委就设在一个改造过的牛圈里。 福建有一种桥叫廊桥,很多活动都在桥上进行,祖宗牌位也放在那里。习近平去之前,乡亲们把从家家户户借来的躺椅、凳子、桌子摆在那里,中间立一个简易的屏风,一边是开会区,一边是休息区。开会、吃饭、休息、洗澡都在桥上。 “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地方,很少能见到这么大的官,大家以为他会很讲究,没想到他一点架子都没有。穿一件白衬衫,很朴素,午饭配的是乡下人吃的青菜、小笋、田螺,他也吃得津津有味。”乡干部回忆。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习近平又两次来到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 “下党的发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习近平要求,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 下党乡之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习近平说,那样一个地方,你去了一次,人家记你几代。 的确,直到现在,老百姓还常说,当年习书记到过下党乡。 三进下党,体现的正是习近平对于脱贫工作始终如一的关注重视,对于百姓生活的深深挂念。 30年接续奋斗,下党乡如今已经摆脱贫困,实现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华丽蜕变。下党乡的今昔变化表明,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只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更加美好的日子就一定会到来。(新华网 金佳绪) |